贵州印发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
近日,贵州省中医药局、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贵州省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中医药文化精髓得到深入挖掘,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机制更加健全,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优质丰富,中医药文化传播队伍不断壮大,打造出一批具有地域特征的中医药文化品牌、传播平台和宣传教育基地,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到26%。建立健全以苗医药文化、彝医药文化、布依医药文化、侗医药文化、土家医药文化等少数民族医药为核心的富有历史底蕴和民族特色、地域标识的贵州中医药文化体系。
《实施方案》明确了九项主要任务,包括推进中医药文化内涵研究、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和基地、推动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推动中医药博物馆事业发展、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等。同时还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符合贵州中医药文化发展实际的跨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共同形成推动贵州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关于印发《贵州省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黔中医药发〔2024〕4 号
各市、自治州党委宣传部、卫生健康局(中医药主管部门)、教育局、商务局、文化和旅游局、广播电视局,贵安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有关高等院校,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和《贵州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省中医药局、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广播电视局研究制定了《贵州省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省中医药局 省委宣传部
省教育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省广播电视局
2024年9月27日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贵州省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贵州省中医药文化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宣传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根据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贵州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结合贵州中医药文化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医药工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实施“新时代神农尝百草”工程,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承和传播推广力度,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特色优势,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为建设健康贵州做出应有贡献。
二、主要目标
到2027年,中医药文化精髓得到深入挖掘,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机制更加健全,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优质丰富,中医药文化传播队伍不断壮大,打造出一批具有地域特征的中医药文化品牌、传播平台和宣传教育基地,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到26%。建立健全以苗医药文化、彝医药文化、布依医药文化、侗医药文化、土家医药文化等民族医药为核心的富有历史底蕴和民族特色、地域标识的贵州中医药文化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中医药文化内涵研究
开展以民族医药文化为核心的贵州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完善民族医药理论体系,推进民族医药标准化、规范化。深入挖掘贵州中医药文化内涵精髓,进一步厘清贵州中医药文化历史渊源、发展演变和价值理念,阐释中医药现代价值,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做好民族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更多项目列入省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和基地
充分发挥中医院校、中医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以医教产研的有机融合彰显中医药文化特色。大力推动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强化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建设一批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强化其收藏研究、社会教育和文化服务功能,争创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到2025年,推动建设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不少于9个。夯实基层中医药文化传播阵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居委会、乡村群众活动场所等,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所有县级区域依托县级医院设置中医健康宣教基地,推动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支持基层中医馆、卫生室、中医阁等场所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展览区。
(三)推动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
通过举办中医药文化活动、名中医大讲堂、制作中医药文化产品等方式,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推进中医药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景区、进机关”,探索多场景多维度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门户网站等传播平台,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和健康养生知识。支持各地结合自身特色,打造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文化广场等,加大民族医药文化宣传展示力度,切实打造贵州中医药文化品牌、讲好中医药故事。组织中医药专家开设线上线下专题讲座,支持中医院开展“中医师讲中医”等科普视频,突出中医院姓“中”的文化特色,广泛推广易学易练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依托贵州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中医药文化,提高群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
(四)加强中医药、民族医药典籍与特色诊疗技术传承保护
开展中医药古籍文献的调查、保护和研究,加强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手抄本整理研究,对分布在基层、民间的中医药传统知识进行抢救性调查、挖掘和整理,发掘中医经典名方、民间验方、秘方、特色外治疗法和独特传统炮制技术,系统保护和研究民族医药古籍和文献资料,建设完善省级中医药古籍信息平台。把提升中医药古籍原生性、再生性保护能力,提高中医药古籍资源的利用效率作为工作目标,升级完善古籍保护条件,加大濒危珍贵古籍保护修复力度。培养民族医药古籍整理保护专业人才,挖掘具有显著民族特色的诊疗技术,支持民族医药继承人培养,夯实人才队伍。
(五)推动中医药博物馆事业发展
鼓励贵州中医药大学苗医药博物馆、贵州民族大学彝族文化博物馆、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为代表的中医药博物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强化中医药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推进数字化建设。推动有一定基础的市(州)、院校、医疗机构、企业、社会团体结合自身优势建设中医药展厅。积极拓展中医药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彰显博物馆的教育和文化服务作用。
(六)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将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中小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价值。进一步丰富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推动各地结合自身民族医药文化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立校园中医药文化体验区、中医药文化角、民族医药文化展示区。加强教师队伍培养,提升教师中医药文化素养水平,推动中医药文化与教学的有机融合。加强高等院校中医药文化相关专业建设,开设必修、选修课程,强化中医药文化高等教育。
(七)丰富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产品创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推出一批具有鲜明贵州元素的民族医药文化短视频、动漫等文化产品。积极推广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健身方法,促使中医药文化融入群众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健康需求和精神需求,将贵州丰富的民族医药文化搬上舞台、搬上荧屏,推动贵州民族医药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八)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我省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实施中医药文化业态培育行动,推动中医药文化与康养、体育、旅游等深度融合,为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领域提供支撑。制定贵州药用植物资源目录,保障道地药材有序开发、永续利用,助力贵药出山。挖掘我省中药材种植资源、民族医药文化资源以及民间中医药传承资源,发展以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体验为主题,融中医药疗养、康复、养生、文化传播、研学与旅游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立足我省丰富的中医药民族医药资源,开发具有贵州特色的中医药、民族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路线,推进中医药街区(市集)建设,打造贵州民族医药文化旅游品牌。围绕林下药材种植、连片药材种植等优势,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项目、区)。
(九)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
充分发挥中国—东盟中医药行业合作委员会作用,开展多元形式的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推介以民族医药文化为核心的贵州中医药文化产品,扩大贵州中医药文化的国际知名度。深化中医药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合作,用好中国—东盟交流周活动平台,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教育国际交流,做好贵州中医药援外有关工作,支持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以及中医药企业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倡议注入中医药力量,提升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建设始终贯穿中医药文化实施全过程,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医药文化弘扬提供坚强保障。建立符合贵州中医药文化发展实际的跨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共同形成推动贵州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和优化投入机制,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保障中医药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以实现中医药文化宣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增强参与人员积极性,确保中医药文化有效有质输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加大对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和中医药文化建设项目投入支持力度。
(三)压实各方责任。各级各部门要结合职能职责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加强典型报道,提升群众对民族医药文化的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