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77项、行业标准10项、团体标准2500余项、国际标准112项……可以说,适合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标准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7月31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朱桂介绍,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形成了以中医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及中医药国际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标准体系。
7月3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朱桂在解答记者提问。中国网伦晓璇摄
推动市场监管总局已制定中医药推荐性国家标准77项,包括《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针灸学通用术语》等;指导性技术文件12项,包括儿科、外科、皮肤科等《中医技术操作规范》,主要涉及中医药术语、符号、技术规范等基础通用要求。已制定中医药行业标准10项,包括中医内、外、妇、儿、眼、耳鼻喉、肛肠、皮肤、骨伤等9科《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其修订通则,涉及中风、眩晕、哮喘等406个常见病证的名称、诊断依据、证候分类及疗效评定共4个方面内容,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价、中医科研、教学等。各省区市已制定中医药地方标准1000余项,涉及中医药临床诊疗、科研管理、服务,以及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检验、鉴定、包装等内容。已制定中医药团体标准2500余项,主要涉及中医、针灸、中药材、种子种苗、信息技术、养生药膳指南等内容。在中医药国际标准方面,ISO/TC249已发布中医药国际标准112项,包括中医术语类、医疗器械类等内容。此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推动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意见》《中医医院建设标准》等规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