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走进协会

【新闻纵深】探寻皇菊花海背后的“康养密码”

发布日期:2023-12-01 14:1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近年来,江西省婺源县坚持文旅和中医康养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把美丽风光变为“美丽+健康”的新路径,助推乡村振兴——


  提起江西婺源,很多人脑海中涌现出的是春季金灿灿的油菜花田,殊不知在秋季,婺源也有一抹别样的金黄——皇菊花海。


  山野梯田间,采菊人手持竹篓忙碌于金色田间,弯腰熟练地采摘下一朵朵呈绒球状的皇菊,一派繁忙景象;红豆杉树下,村民们房前屋后的木架上托着圆圆的晒匾,各色瓜果等点亮了婺源最美的秋色。


  在这样美好的时节,11月10~12日,以“和美乡村,幸福婺源”为主题的第十五届健康中国论坛·乡村康养(婺源)主题论坛暨首届乡村康养论坛在江西婺源举行。论坛上,与会专家齐聚一堂,就政策、产业和医疗保障等方面探讨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乡村康养产业的发展新路径。


延续新安医学金字招牌


  婺源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婺源中药资源丰富,拥有各类中药材1500余种,常见中草药500余种,山腊梅、皇菊、香榧等道地药材特色鲜明,品质优良。作为中医药史上著名学派“新安医学”发源地之一,婺源历代名医辈出,据不完全统计,从南宋到民国,婺源共有医家二百余人,存世医著近百种。


  近年来,婺源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力求将中医药传统文化旅游打造成婺源县第二张“金名片”。为此,在中国健康好乡村项目的支持下,婺源依托徽派建筑的乡土特点与浓厚的中医药文化特色,将溪头乡龙尾村的乡约所创新改造成为婺源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展示独具婺源特色的中医药文化魅力。


  馆中央高耸的“百眼柜”重现着中药铺的旧影,墙上的文卷讲述着“新安医学”发展的足迹,玻璃展柜台内的古籍医书和名医手写处方凝结着前人治病救人的智慧……


  回看历史的足迹,绵延不绝的传承之路在此刻得到见证。受到“朱子理学”的熏陶,婺源医家注重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启蒙、普及与传播,婺源清代医家俞世球开创“槎溪会客”,以集会的形式鼓励师生相互研习医学经典,促进中医启蒙教育与发展……深挖历史,无数中医先辈的故事为众人所熟知。古韵今声,交相辉映,博物馆以图文及实物的方式充分展示了新安医学的发展历程,让古朴建筑下的中医古韵绽放出新的风采。


  包括乡约所在内,婺源县将龙尾村的18栋明清时期徽派老宅群落进行了创新改造,把原有祠堂、老宅改造成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药膳餐厅、康养民宿等,让中医药文化真正“鲜活”起来,为外来游客送上中医药文化“盛宴”。


  淡淡炊烟笼罩下的龙尾村,宛若一幅绝美的中国水墨丹青。游客们可顺着溪流的方向欣赏沿途的红枫,可驻足于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旁品上一杯皇菊茶,可游览古色古香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与小镇庄园,在曲径通幽处感受中医药文化氛围。如今,游客心中的婺源县不仅是有着漫山遍野油菜花的“人间仙境”,更是“养生”旅游的风水宝地。


  “中国健康好乡村组委会在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大战略下,扎根基层,结合自身优势,挖掘婺源徽派文化、新安医学文化,打造婺源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药膳、国医堂、康养酒店,全力振兴‘文化婺源,健康婺源’。”中国健康好乡村婺源项目组负责人陈波说。


  北京博爱医院副院长张通表示,以“养心”为体,是中国康养产业发展的文化前提。“要依托乡村文化底蕴,从国学文化、中医药文化、药膳等方面挖掘康养文化因子,对乡村文化进行挖掘、提炼和整合,同时结合乡村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打造文化康养产业模式。”张通说。


创新中医康养服务新模式


  高山之下,古树苍天,在婺源县沱川乡金岗岭村,不仅有盛开的皇菊,更有千年的红豆杉群。红豆杉被誉为植物“活化石”,是国宝级珍稀树种,从红豆杉植株中提取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是治疗转移性卵巢癌和乳腺癌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对肺癌、食道癌有显著疗效,对肾炎及细小病毒炎症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优质健康产业是乡村康养的基础,医疗资源是乡村康养的内核。千年红豆杉古树下,在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北京同心共铸公益基金会主办,婺源县人民政府、中国健康好乡村组委会承办的论坛上,医疗专家们共话乡村康养,为当地健康服务出谋划策。


  “婺源县要发挥自身优势,将康养药膳与中医理疗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婺源县中医康养项目。”中国中西医结合协会副会长李显筑建议,可借助医疗专家支援活动吸引专家参与其中,可成立全国中医药专家、运动医学专家、医学心理学专家旅居联盟,在推动当地乡村康养产业发展的同时,为当地提供优质的医疗健康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论坛期间,中国健康好乡村组委会建设的“国医堂”在龙尾村揭牌,“国医堂”以守护百姓健康为目标,在为村民提供中医诊疗康养服务的同时,也为医生临床实践及带教等提供平台,助力中国健康好乡村建设。三甲助三农·婺源爱心义诊活动同期开展,参会专家前往婺源县人民医院、婺源县中医院、国医堂、溪头乡小学等地,为当地居民送去健康服务。


  “义诊期间气管炎的患者居多,咳嗽、喘的症状较为常见。中医适宜技术针对这些症状有简便效廉的优势,特别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使用。”全国名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李曰庆表示,乡村康养离不开中医药,更离不开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培养基层适宜技术人才,对服务基层百姓健康大有裨益。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二级巡视员陈建光表示,未来,婺源县可将中药材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依托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等有利条件,融合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使其成为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的结合点和着力点。


  扎根大地,高耸入云,村落里的红豆杉承载着岁月的沉淀;皇菊入水,汤色鹅黄,花瓣舒展摇曳又久不变色。以文化为魂、以田园为韵、以健康为基,婺源县赓续新安医学的中医文化基因,厚植独具中医药特色的康养产业新优势,在一花一叶下探索出一条独具中医药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Copyright © 2018-2024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健康养生分会Inc. 技术支持单位:北京中企国策信息技术研究院ICP备案号: 京ICP备202103504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