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指南

走进协会

【巡礼“十三五”·迈向全民健康这五年】揭秘!我国卫生应急到底有多硬核?

发布日期:2020-11-04 08:56 来源:中国人口报

“十三五”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围绕以卫生应急体系和核心能力建设为“主体”,以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力量建设为“两翼”的发展思路,实现了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基本建立、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基础建设得到强化、能力水平明显改善、国际影响大幅提升的多重发展,在实践中打造出极具中国特色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卫生应急工作取得高速高质发展。

 

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应对

image.png

2020年浙江卫生应急联合演练暨秋冬季疫情防控综合演练现场


  “十三五”期间,我国卫生应急系统科学高效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应对,成功处置多起重特大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有效应对鼠疫等传统烈性传染病疫情、H7N9等国内新发传染病疫情,寨卡病毒病、黄热病、裂谷热等新输入传染病疫情,特别是有效遏制2016~2017流行季H7N9在我国的发生和流行,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image.png

2020年浙江卫生应急联合演练暨秋冬季疫情防控综合演练现场


  在强化预防准备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不断加强传染源管理,会同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海关总署等部门进一步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源头防控各项措施,定期就野生动物疫病、输入性传染病、人畜共患病等疫情发生情况及流行趋势进行集中会商,共同研究提出防控措施建议。同时,为了加强社会动员,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活动,积极推进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的“五进”工作,营造人人参与的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氛围。

 

  在监测报告方面,卫生应急系统不断完善突发急性传染病报告制度,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报告功能,国家级建立72小时内快速鉴定300种已知病原体和未知病原体快速筛查技术体系;80%的地市能在48小时内完成人感染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非典”和鼠疫等重点病原体样本的检测,快速检测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国家多管齐下,不断夯实监测报告的工作基础。加强媒体监测与情报收集,及时发现突发急性传染病相关的互联网信息;整合指标监测和事件监测数据,结合部门通报、媒体监测等信息,探索开展以突发急性传染病为重点的综合性监测工作。各地积极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制度和能力建设,及时开展日常和专题风险评估及风险隐患排查,在历次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应对中,专题风险评估均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撑。

 

  规范现场处置是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处置的核心关键。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针对各类突发急性传染病及时更新防控方案和技术指南,使得各地突发急性传染病现场规范处置率能够达到100%。病例安全转运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58%的地市指定了符合相关要求的突发急性传染病院前急救定点机构。在医疗救治能力方面,各省份均指定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并配有负压病房;中医药在防治突发急性传染病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医疗机构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和大流行的应急准备更加充分。

 

做好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


  围绕现场检伤分类救治、伤员快速安全转运和医院批量收治的救治方法以及“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则,每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直接参与的全方位、全过程突发事件救援指导多达200余起,派出国家级医疗防疫专家百余人。特别是在开展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紧急医学救援以及落实洪涝灾害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措施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了突发事件导致的死亡和伤残。

 

  为进一步做好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国家健全现场救援指挥协调机制,强化现场医学救援队伍建设;优化陆路医疗转运与救治,提升现场检伤分类救治和伤员快速安全转运能力;升级国家紧急医学救援指挥中心,扩充专业类紧急医学救援力量;规范医学救援管理,加大人才培养和培训演练,积极推进学科建设;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球重特大灾害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行动。

 

image.png

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


  目前,我国陆海空立体化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在地方卫生健康委申请筹建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在四川省、湖南省,重点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启动综合基地试点建设;在浙江省、海南省,重点依托舟山市政府、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及三沙市船务局,启动海(水)上基地试点建设;在北京市、上海市,重点依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启动航空基地试点筹建工作。核辐射专科基地项目建设有序开展,争取到国家项目支持的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海南6省份核辐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河北、江苏、广东、云南、广西5省份也在项目规划上取得积极进展。紧急医学救援现场指导专家库建设完成并发挥作用,涵盖烧伤、神经外科、骨科、重症医学等领域专家近1500人。

 

image.png

2020年川渝高原卫生应急暨国防动员联合演练现场


  为提升广大卫生应急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2017年,举办了全国卫生应急技能竞赛活动。竞赛活动历时一年,覆盖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各类卫生应急相关医疗卫生机构,是近年来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次卫生应急赛事。活动中,地方竞赛着眼于提升基层能力水平,尤其突出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能力,将技能竞赛与队伍建设、应急实践紧密结合,切实提升了全国卫生应急整体能力。

 

  “十三五”期间,全国布局建设4类59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是突发事件现场处置的核心力量,推动卫生应急力量在全国范围更加充分、更加平衡地布局和发展。其中,上海市东方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承建的国家卫生应急队伍,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医疗队认证评估,成为全球国际应急医疗队,标志着中国卫生应急队伍走在了世界前列。

 

  近年来,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在应对国内外重特大突发事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了鲁甸地震、天津港“8·12”爆炸事故和菲律宾风灾、西非埃博拉疫情、尼泊尔地震等国内外重特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成建制的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现场处置更加科学有序,团队合作更加默契,后勤保障也更加有力;作为国家层面突发事件处置的“拳头”力量,国家队有效满足了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需要。



文:中国人口报记者 曹梦甜

来源:中国人口报

编辑:杨明昊


Copyright © 2018-2024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健康养生分会Inc. 技术支持单位:北京中企国策信息技术研究院ICP备案号: 京ICP备2021035041号-3